第1題
我認為我們可能誤讀丁我們的思想文化傳統。很久以前就誤讀了,現在還在誤讀。
不是個別的,不光在國內,甚至不是少數,而是相當多的研究者都傾向認為:儒家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中心。還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來,以為在中國,儒家就是傳統。這樣來看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就是對文化傳統的誤讀。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上的各個時代——
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諸子百家爭鳴競放的時代,儒家只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無所謂儒家中心。
秦朝,法家地位顯赫,因此才有焚書坑儒,更談不上儒家中心。
西漢,西漢前期倡黃老之術,“王霸道雜之”;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地位始有所改變。但董仲舒試圖用陰陽五行的觀點詮釋儒家,實際上是變了味的儒學。
東漢,佛教傳人,道教始興,剛剛確立但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的儒家地位,遇到了異教旁門的挑戰。
魏晉時期,那是玄學的時代。
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熾,儒家退為守勢。
隋朝和唐朝,特別是唐朝,那是個大文化的時代,兼容并蓄,無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優勝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
宋、明出現理學和心學,既是傳統儒家思想的發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轉型。準確地說,是儒、道、釋、莊、玄、禪各種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納的結果。
清朝,一開始打亂了傳統,后來又修補傳統;既尊儒,又奴儒、坑儒。即便是號稱盛世的康、乾時期,在經濟上、軍事上、版圖上,是世界一流大國;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國心態。反儒學潮流,在清一代,始終沒有停止過。
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來不是單獨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說解釋不了歷史。儒家即傳統是對傳統的誤讀。歷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躍的時期,都是各種思想競爭、融會、兼容、并立的時期。這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中國文化精神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往往把儒釋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無礙無隔,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思想,而是各種思想的合力,鑄成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精神。
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的吸納與消解能力,是無與倫比的。《易經》上說:“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庇终f:“物相雜,故曰文?!边@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絕好概括。這種精神屬于中國文化整體,絕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
問題是由于何種原因導致了對傳統的誤讀。如果從方法論的角度著眼,把思想文化與社會制度混為一談,是重要原因。制度雖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與否的標志,但制度是暫時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則追求完美,不僅屬于一個國家,而且屬于全人類。過時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傳統有斷而相續的特性,永遠割不斷。陳寅恪先生曾說:“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于學說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边@真是通史明變的大判斷,惜時人鮮有注意者。
總之,破除儒家即傳統的儒家中心說,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區分開來,是兩個關鍵。在認知上解決兩個問題,可以走向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正讀,并進而求得正確,為恢復和重建中國文化所固有的會通三教、兼容百家,無所不包括、無所不師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鋪設條件。
下列四項中,不屬于“對文化傳統的誤讀”的一項是:
A.認為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B.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其實就是指儒家思想文化
C.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即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歷史
D.認為儒家學說長期影響著中國的法律制度建設和人們的生活
第2題
傳統的誤讀
我認為我們可能誤讀丁我們的思想文化傳統。很久以前就誤讀了,現在還在誤讀。
不是個別的,不光在國內,甚至不是少數,而是相當多的研究者都傾向認為:儒家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中心。還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來,以為在中國,儒家就是傳統。這樣來看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就是對文化傳統的誤讀。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上的各個時代——
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諸子百家爭鳴競放的時代,儒家只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無所謂儒家中心。
秦朝,法家地位顯赫,因此才有焚書坑儒,更談不上儒家中心。
西漢,西漢前期倡黃老之術,“王霸道雜之”;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地位始有所改變。但董仲舒試圖用陰陽五行的觀點詮釋儒家,實際上是變了味的儒學。
東漢,佛教傳人,道教始興,剛剛確立但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的儒家地位,遇到了異教旁門的挑戰。
魏晉時期,那是玄學的時代。
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熾,儒家退為守勢。
隋朝和唐朝,特別是唐朝,那是個大文化的時代,兼容并蓄,無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優勝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
宋、明出現理學和心學,既是傳統儒家思想的發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轉型。準確地說,是儒、道、釋、莊、玄、禪各種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納的結果。
清朝,一開始打亂了傳統,后來又修補傳統;既尊儒,又奴儒、坑儒。即便是號稱盛世的康、乾時期,在經濟上、軍事上、版圖上,是世界一流大國;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國心態。反儒學潮流,在清一代,始終沒有停止過。
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來不是單獨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說解釋不了歷史。儒家即傳統是對傳統的誤讀。歷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躍的時期,都是各種思想競爭、融會、兼容、并立的時期。這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中國文化精神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往往把儒釋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無礙無隔,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思想,而是各種思想的合力,鑄成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精神。
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的吸納與消解能力,是無與倫比的。《易經》上說:“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庇终f:“物相雜,故曰文。”這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絕好概括。這種精神屬于中國文化整體,絕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
問題是由于何種原因導致了對傳統的誤讀。如果從方法論的角度著眼,把思想文化與社會制度混為一談,是重要原因。制度雖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與否的標志,但制度是暫時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則追求完美,不僅屬于一個國家,而且屬于全人類。過時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傳統有斷而相續的特性,永遠割不斷。陳寅恪先生曾說:“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于學說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边@真是通史明變的大判斷,惜時人鮮有注意者。
總之,破除儒家即傳統的儒家中心說,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區分開來,是兩個關鍵。在認知上解決兩個問題,可以走向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正讀,并進而求得正確,為恢復和重建中國文化所固有的會通三教、兼容百家,無所不包括、無所不師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鋪設條件。
下列四項中,不屬于“對文化傳統的誤讀”的一項是:
A.認為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B.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其實就是指儒家思想文化
C.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即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歷史
D.認為儒家學說長期影響著中國的法律制度建設和人們的生活
第3題
傳統的誤讀
我認為我們可能誤讀丁我們的思想文化傳統。很久以前就誤讀了,現在還在誤讀。
不是個別的,不光在國內,甚至不是少數,而是相當多的研究者都傾向認為:儒家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中心。還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來,以為在中國,儒家就是傳統。這樣來看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就是對文化傳統的誤讀。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上的各個時代——
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是諸子百家爭鳴競放的時代,儒家只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無所謂儒家中心。
秦朝,法家地位顯赫,因此才有焚書坑儒,更談不上儒家中心。
西漢,西漢前期倡黃老之術,“王霸道雜之”;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地位始有所改變。但董仲舒試圖用陰陽五行的觀點詮釋儒家,實際上是變了味的儒學。
東漢,佛教傳人,道教始興,剛剛確立但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的儒家地位,遇到了異教旁門的挑戰。
魏晉時期,那是玄學的時代。
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熾,儒家退為守勢。
隋朝和唐朝,特別是唐朝,那是個大文化的時代,兼容并蓄,無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優勝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
宋、明出現理學和心學,既是傳統儒家思想的發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轉型。準確地說,是儒、道、釋、莊、玄、禪各種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納的結果。
清朝,一開始打亂了傳統,后來又修補傳統;既尊儒,又奴儒、坑儒。即便是號稱盛世的康、乾時期,在經濟上、軍事上、版圖上,是世界一流大國;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國心態。反儒學潮流,在清一代,始終沒有停止過。
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來不是單獨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說解釋不了歷史。儒家即傳統是對傳統的誤讀。歷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躍的時期,都是各種思想競爭、融會、兼容、并立的時期。這正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中國文化精神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往往把儒釋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無礙無隔,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思想,而是各種思想的合力,鑄成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精神。
中國文化對異質文化的吸納與消解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兑捉洝飞险f:“天下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庇终f:“物相雜,故曰文?!边@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絕好概括。這種精神屬于中國文化整體,絕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
問題是由于何種原因導致了對傳統的誤讀。如果從方法論的角度著眼,把思想文化與社會制度混為一談,是重要原因。制度雖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與否的標志,但制度是暫時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則追求完美,不僅屬于一個國家,而且屬于全人類。過時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傳統有斷而相續的特性,永遠割不斷。陳寅恪先生曾說:“二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于學說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這真是通史明變的大判斷,惜時人鮮有注意者。
總之,破除儒家即傳統的儒家中心說,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區分開來,是兩個關鍵。在認知上解決兩個問題,可以走向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正讀,并進而求得正確,為恢復和重建中國文化所固有的會通三教、兼容百家,無所不包括、無所不師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鋪設條件。
下列四項中,不屬于“對文化傳統的誤讀”的一項是:
A.認為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B.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其實就是指儒家思想文化
C.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即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歷史
D.認為儒家學說長期影響著中國的法律制度建設和人們的生活
為了保護您的賬號安全,請在“上學吧”公眾號進行驗證,點擊“官網服務”-“賬號驗證”后輸入驗證碼“”完成驗證,驗證成功后方可繼續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