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單軸抗壓強度
B.圍巖最大主應力
C.圍巖強度應力比
D.巖體完整性系數
第1題
A.單軸抗壓強度 B.圍巖最大主應力
C.圍巖強度應力比 D.巖體完整性系數
第2題
A.中國科學院地質所谷德振提出的分類是將巖體按結構類型分為整體塊狀結構、層狀結構、裂隙結構和散體結構四大類和八亞類
B.挪威的Q系統分類法包括6個基本參數,由參數取值表查出并計算Q值,Q值的范圍為0.001~1000,從極差到極好分為9個等級
C.地質力學分類法又稱RMR或CSIR分類法,包括5個基本參數,分別為巖石材料的單軸抗壓強度、RQD、節理間距、節理狀況和地下水狀況
D.新奧法被認為是近代隧洞工程技術中一種比較落后的方法,因為它在概念上把圍巖看做地下洞室承載結構的一部分,支護只是給圍巖承載力不足部分的補充和強化
第4題
A.巖石強度評分、巖體完整性評分、結構面狀態評分
B.地下水評分、主要結構面產狀評分、結構面狀態評分
C.地下水評分、巖體完整性評分、結構面狀態評分
D.巖石強度評分、巖體完整性評分、主要結構面產狀評分
第5題
A.圍巖強度應力是反映圍巖應力大小與圍巖強度相對關系的定量指標
B.圍巖強度應力比為巖石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性系數之積與圍巖最大主應力之比
C.圍巖的最大主應力在無實測資料時可用巖體的自重應力代替
D.圍巖強度應力比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推薦的分類方法中圍巖分類的限定判據
第6題
A.只要洞室埋深不大,洞室圍巖往往是穩定的
B.在堅硬巖石地區,應特別注意在構造帶、巖脈、整合及不整合面形成風化帶時對穩定的影響
C.對于軟弱巖石,應特別注意風化后常出現的次生礦物等,它們改變了巖石原來的力學性質,破壞了組成礦物之間及巖塊之間的聯結力,從而嚴重削弱了巖體的穩定性
D.黏土巖、泥質頁巖和易溶巖等遇水發生變化,會使圍巖產生較大的變形而破壞
第7題
A.巖體工程地質特征
B.巖體地質條件
C.力學特征
D.結構面特征
E.巖石地質構造
第8題
A.根據初選的洞室位置、洞型、開挖方法、地質資料和巖體力學參數,用各種方法計算應力,了解各種應力的分量的大小及其分布
B.確定壓應力區的部位和范圍,一般認為巖體不能承擔壓應力,因此壓應力區被認為是不穩定區;把壓應力值與巖體強度進行比較,若出現應力超限,按彈塑性等理論確定塑性區的范圍
C.對可能在洞室周邊出露的大塊“危石”的穩定性作出估計,采用赤平投影、實體比例投影等方法確定其具體位置后,按塊體平衡的方法進行分析
D.圍巖穩定分析的成果必要時應通過模擬試驗,這對復雜洞群尤為重要,應進行現場量測,以檢驗分析成果、改進計算方法、改進支護設計和指導施工
第9題
A.節理、裂隙、地下水、巖石強度
B.巖石特性、地質構造、水的作用、巖體應力
C.斷層、節理、地下水、應力
D.巖石強度、地質構造、水的作用、巖體應力
第10題
A.Ⅰ類
B.Ⅱ類
C.Ⅲ類
D.Ⅳ類
為了保護您的賬號安全,請在“上學吧”公眾號進行驗證,點擊“官網服務”-“賬號驗證”后輸入驗證碼“”完成驗證,驗證成功后方可繼續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