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根尖膿腫
C、根吸收
D、深齲
E、慢性牙髓炎急性發作
右下5乳牙的治療方法是A、直接拔除術
B、根管治療術
C、活髓切斷術
D、去齲充填術
E、開髓引流后,根管治療術
如果治療右下5乳牙后仍然松動,癥狀不緩解,應做的處理是A、開放,定期換藥
B、完善根管治療
C、拔除做功能保持器
D、拔除做遠中導板保持器
E、拔除,待第1恒磨牙萌出后矯治
第1題
處理方法是A、在附近找尋有無脫落的牙齒
B、及時就醫,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C、若未找到離體牙,拍攝X線片檢查有無牙齒挫入
D、若在現場找到離體牙可用自來水沖洗后直接將牙齒放入牙槽窩
E、若不能將牙齒放入牙槽窩,應用潔凈的餐巾紙包裹牙齒,緊急就醫
F、若在現場找到離體牙,應手持牙冠部,及時就醫
G、若在現場找到離體牙可放在淡鹽水中保存,緊急就醫
H、若為牙齒挫入應立即在局部麻醉下將挫入牙齒拉出復位
提示 現場找到脫出的離體牙。外傷脫落牙齒保存方法有A、干燥保存
B、冷牛奶中
C、自來水中
D、Hanks平衡鹽溶液中
E、含在口中
F、手持離體牙冠部
G、0.9%氯化鈉溶液中
提示 20分鐘后,患兒到醫院就診,完成再植術。牙齒再植術后,為減少發生替代性吸收,固定的時間和方式是A、10天以內,彈性固定
B、2個月以上,硬性固定
C、2~4周,硬性固定
D、4~6周,彈性固定
E、6~8周,硬性固定
F、2個月以上,彈性固定
G、2~4周,彈性固定
H、4~6周,硬性固定
第4題
唇側移位。自少年始刷牙時出現牙齦出血,口腔異味。患者平素體健,未發現全身其他系統疾病。口腔檢查: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菌斑、牙石較少, 左下3、2、1和右下1、2、3舌側少許齦上牙石,牙石指數(CI)1~2。牙齦退縮,伴紅腫。右上1、2,左上1唇側牙齦見少許溢膿。探診:全口牙牙周袋深度(PD)為5~8 mm,其中右上1、2、6、7,左上1、2、6,左下1、6,右下1、6探診PD為6~8 mm,探診出血,出血指數(BI)2~4。全口牙松動Ⅰ~Ⅱ度。血常規和血生化未見明顯異常。曲面全景X線片:全口多數牙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2~根尖1/3,其中右上1、2、6、7,左上1、2、6,左下1、6,右下1、6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3。患者要求控制牙齒松動度,并改善前牙“暴牙”的外貌。根據臨床表現,患者可能的診斷是A、慢性牙周炎
B、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C、局限性侵襲性牙周炎
D、廣泛性侵襲性牙周炎
E、急性壞死潰瘍性牙周炎
F、掌跖牙周綜合征
為進一步確診,可進行的其他檢查包括A、進一步詢問,家族內其他成員是否伴有相同疾病
B、檢測白細胞的趨化功能(是否下降)
C、血清學檢測抗伴放線放線桿菌(Aa)抗體(效價是否升高)
D、血清學檢測抗牙齦卟啉單胞菌(Pg)抗體(效價是否升高)
E、齦溝液內DNA PCR檢測Aa(是否顯著升高)
F、血清學檢測抗福塞類桿菌(Bf)抗體(效價是否升高)
提示 確診為廣泛性侵襲性牙周炎,且主要致病菌為Aa。這種細菌引起的牙周疾病“復合體”是A、紅色復合體
B、橙色復合體
C、綠色復合體
D、黃色復合體
E、紫色復合體
F、藍色復合體
該患者主要的治療計劃包括A、牙周基礎治療
B、基礎治療結束后,感染仍不能控制的患牙實施翻瓣術
C、通過手術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牙齦外形,以利于菌斑控制
D、在有條件的患牙周圍,實施植骨術,以獲得更好的支持
E、待炎癥控制、穩定后,聯合正畸治療,改善患牙的咬合關系和患者的面容
F、中藥支持治療,改善全身狀況
第6題
患者女性,4歲,因“右上后牙痛7天”來診。問診內容應包括A、有無冷、熱刺激痛
B、有無自發痛
C、疼痛是否放散到左側
D、有無牙齦腫痛
E、有無頭痛
F、有無夜間痛
臨床檢查內容應包括A、視診右上后牙有無齲洞
B、探診有無露髓孔
C、有無叩痛
D、牙齦有無紅腫瘺管
E、探查齦袋深度
F、牙有無松動
提示 右上后牙為牙齦腫痛。口腔檢查:右上第1乳磨牙遠中面深齲洞,叩痛(++),松動Ⅰ度,牙齦明顯紅腫。應進行的檢查有A、齲活躍性檢測
B、牙齒X線片
C、牙髓活力冷、熱測試
D、牙髓活力電測試
E、細菌培養
F、模型測量
第8題
機鹽所占比例為A、90%
B、80%
C、70%
D、60%
E、50%
牙骨質中有機物和水含量所占比例為A、10%
B、20%
C、30%
D、40%
E、50%
第9題
A、根尖孔尚未形成,因機械性外傷性因素露髓的年輕恒牙
B、意外穿髓,穿髓孔直徑不超過0.5mm的恒牙
C、有牙髓炎表現的患牙
D、齲損露髓的乳牙
E、可復性牙髓炎表現,但有較深牙周袋
為了保護您的賬號安全,請在“上學吧”公眾號進行驗證,點擊“官網服務”-“賬號驗證”后輸入驗證碼“”完成驗證,驗證成功后方可繼續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