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n the table.
B.On your elbow.
C.Under the table.
D.On your lap.
第1題
●試題二
閱讀下列函數(shù)說明和C代碼,將應(yīng)填入(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說明】
該程序運行后,輸出下面的數(shù)字金字塔
【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char max,next;
int i;
for(max=′1′;max<=′9′;max++)
{for(i=1;i<=20- (1) ;++i)
printf(" ");
for(next= (2) ;next<= (3) ;next++)
printf("%c",next);
for(next= (4) ;next>= (5) ;next--)
printf("%c",next);
printf("\n");
}
}
第2題
●試題一
閱讀下列說明和流程圖,將應(yīng)填入(n)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說明】
下列流程圖(如圖4所示)用泰勒(Taylor)展開式
sinx=x-x3/3!+x5/5!-x7/7!+…+(-1)n×x 2n+1/(2n+1)!+…
【流程圖】
圖4
計算并打印sinx的近似值。其中用ε(>0)表示誤差要求。
第3題
() 閱讀下列說明和C++代碼,將應(yīng)填入空(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說明】 某中學(xué)開展中外中學(xué)生野外生存夏令營活動,由于中外學(xué)生的語言障礙,隨隊為外籍學(xué)員配置一名翻譯。以下代碼采用適配器(Adapter)模式模擬翻譯適配器。其類圖如下:
第4題
() 閱讀下列說明和JAVA代碼,將應(yīng)填入空(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說明】 某中學(xué)開展中外中學(xué)生野外生存夏令營活動,由于中外學(xué)生的語言障礙,隨隊為外籍學(xué)員配置一名翻譯。以下代碼采用適配器(Adapter)模式模擬翻譯適配器。其類圖如下:
第5題
●試題四
閱讀下列函數(shù)說明和C代碼,將應(yīng)填入(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說明】
函數(shù)QuickSort是在一維數(shù)組A[n]上進(jìn)行快速排序的遞歸算法。
【函數(shù)】
void QuickSort(int A[],int s,int t)
{int i=s,j=t+1,temp;
int x=A[s];
do{
do i++;while (1) ;
do j--;while(A[j]>x);
if(i<j){temp=A[i]; (2) ; (3) ;}
}while(i<j);
A[a]=A[j];A[j]=x;
if(s<i-1) (4) ;
if(j+1<t) (5) ;
}
第6題
試題一(共15 分 )
閱讀以下說明和流程圖,將應(yīng)填入 (n) 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 說明 】
下面的流程圖旨在統(tǒng)計指定關(guān)鍵詞在某一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設(shè)這篇文章由字符A(0),…,A(n-1)依次組成,指定關(guān)鍵詞由字符B(0),…,B(m-1)依次組成,其中n>m≥1。注意,關(guān)鍵詞的各次出現(xiàn)不允許有交叉重疊。例如,在“aaaa”中只出現(xiàn)兩次“aa”。
該流程圖采用的算法是:在字符串A中,從左到右尋找與字符串B相匹配的并且沒有交叉重疊的所有子串。流程圖中,i 為字符串 A 中當(dāng)前正在進(jìn)行比較的動態(tài)子串首字符的下標(biāo),j為字符串B 的下標(biāo),k為指定關(guān)鍵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第7題
圖6-1是下一代網(wǎng)絡(luò)的體系結(jié)構(gòu)簡圖,請根據(jù)此簡圖將應(yīng)填入(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第8題
●試題八
閱讀下列函數(shù)說明和C代碼,將應(yīng)填入(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說明】
以下程序的功能是:從鍵盤上輸入一個字符串,把該字符串中的小寫字母轉(zhuǎn)換為大寫字母,輸出到文件test.txt中,然后從該文件讀出字符串并顯示出來。
【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FILE*fp;
charstr[100];inti=0;
if((fp=fopen("text.txt" (1) ))==NULL)
{printf("can't open this file.\n");exit(0);}
printf("input astring:\n");gest(str);
while(str[i])
{if(str[i]>=′a′ && str[i]<=′z′)
str[i]= (2) ;
fputc(str[i], (3) );
i++;
}
fclose(fp);
fp=fopen("test.txt", (4) );
fgets(str,100,fp);
printf("%s\n",str);
(5) ;
}
第9題
試題七(共 15 分)
閱讀以下說明和 Java 代碼,將應(yīng)填入 (n) 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的對應(yīng)欄內(nèi)。
[說明]
java.util 庫中提供了 Vector 模板類,可作為動態(tài)數(shù)組使用,并可容納任意數(shù)據(jù)類型。該類的部分方法說明如下表所示:
[Java 代碼]
import (1) ;
public class JavaMain {
static private final int (2) =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ector<Integer> theVector = new Vector< (3) >();
// 初始化 theVector,將 theVector的元素設(shè)置為 0 至 5
for (int cEachItem = 0; cEachItem < ARRAY_SIZE; cEachItem++)
theVector.add((4) );
showVector(theVector); // 依次輸出 theVector中的元素
theVector.removeElementAt(3);
showVector(theVector);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Vector(Vector<Integer> theVector){
if (theVector.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theVector is empty.");
return;
}
for (int loop = 0; loop < theVector.size(); loop++) {
System.out.print(theVector.get(loop));
System.out.print(", ");
}
System.out.println();
}
}
該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jié)果為:
0, 1, 2, 3, 4, 5
(5)
第10題
圖2-1是基于軟交換的網(wǎng)絡(luò)分層模型。請將選項應(yīng)填入(n)處的字句寫在答題紙對應(yīng)的解答欄內(nèi)。
為了保護(hù)您的賬號安全,請在“上學(xué)吧”公眾號進(jìn)行驗證,點擊“官網(wǎng)服務(wù)”-“賬號驗證”后輸入驗證碼“”完成驗證,驗證成功后方可繼續(xù)查看答案!